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新冠病毒肺炎显疗效!抗炎细胞疗法remestemcel-L计划在中美欧澳同步评估


中国MSC移植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研究:2020年2月28日,由上海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机构合作在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上传文章“Transplantation of ACE2-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proves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 pneumonia”,显示ACE2-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改善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预后。
这项临床试验在北京佑安医院招募7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2例轻症、4例重症、1例危重症)接受单次静脉MSC移植治疗。结果显示,移植14天内,MSC治愈或显著改善了全部7例患者的肺功能,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一提的是,在MSC移植后2天内,所有患者肺功能和症状明显改善,移植后2-4天内,所有患者全部症状(高热[38.5℃±0.5℃]、虚弱、呼吸短促、血氧饱和度低)均消失,静息血氧饱和度≥95%。2例轻症患者和1例重症患者在移植后10天内痊愈出院。
MSC移植显示出显著的免疫调节功能,移植后第4天,危重症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从最高191.0g/L下降至13.6g/L,绝对淋巴细胞计数升至0.58*10的9次方/L,表明炎症状态迅速缓解、淋巴细胞减少明显改善,肝脏和心脏功能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呼吸速率恢复正常、发热和呼吸短促消失,胸部CT显示MSC移植后第9天磨玻璃样阴影和肺炎浸润明显减少、第15天仅局部残留少量毛玻璃阴影。
根据《湖北日报》3月4日的报道《武汉8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干细胞治疗进入临床观察期》,协和江南医院(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8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接受“赋能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已完成第一个疗程,取得初步疗效,进入临床观察期。这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项目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刘承云教授主持。项目经过前期充分论证,于2月中旬启动。2月29日,协和江南医院首批8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接受该项治疗,第一个疗程结束后,其中6例患者呼吸困难和咳嗽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在文章中,刘承云教授指出,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病毒快速复制和大量的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反应破坏了肺微血管和肺泡上皮细胞屏障形成炎症风暴,导致血管渗漏和肺泡水肿,肺部炎症的加剧和弥漫性损伤,最终导致严重缺氧、进行性呼吸困难,乃至呼吸衰竭。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疗法主要机理是,移植的异体间充质干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抵抗多种微生物包括病毒的细胞因子,对微生物、各种炎症、免疫反应进行可控的调节。同时,可合成和分泌多种血管和组织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受损血管和肺泡组织的恢复和重建,能迅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有效规避细胞因子风暴,为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出了新思路。(生物谷Bioon.com)
原文出处:Mesoblast、ChinaXiv、湖北日报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