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唯泰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今年新晋全球“药王”——成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二型糖尿病病及并发症的潜在调节剂!

 

 

图片

 

2023年12月,美国《科学》杂志将“GLP-1受体激动剂的研发及肥胖相关疾病治疗新进展”评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

 

2025年第一季度,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全球销售额超越抗癌药“K药”(Keytruda),问鼎新一代“药王”。

 

更神奇的是,最新研究发现,GLP-1类药物可协同间充质干细胞(MSCs)调控多器官修复,为2型糖尿病(T2DM)的根治带来曙光。

 


GLP-1联合间充质干细胞在T2DM的治疗前景及其并发症

 

1. 多效调控MSCs功能

  • 促骨再生与抗凋亡

GLP-1通过激活WNT/β-catenin、MAPK等通路,增强脂肪源性MSCs(ADSCs)的成骨分化能力,同时抑制脂肪生成基因。

在骨髓MSCs(BMSCs)中,GLP-1通过Smad2信号诱导M2巨噬细胞极化,改善骨微环境,逆转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GLP-1调节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机制

 

  • 代谢重塑与脂肪褐变

GLP-1驱动白色脂肪(WAT)向产热型棕色脂肪(BAT)转化,通过AMPK/SIRT1通路提升能量消耗效率,改善胰岛素抵抗。

 

  • 胰岛再生潜能

使用Exendin-4(GLP-1类似物)预处理ADSCs,可诱导其分化为功能性胰岛素生成细胞(IPCs),表达β细胞标志物(MafA、Pdx1),并显著提升胰岛素分泌能力。

 

GLP-1保护间充质干细胞并避免细胞凋亡

 

2. 突破糖尿病病理微环境限制
 

高糖环境下,GLP-1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凋亡(如调控Bcl-2/Bax比例),将BMSCs存活率提高40%。基因编辑技术(如慢病毒转导Exendin-4基因)构建的工程化MSCs(MSC-Ex-4),可实现GLP-1自分泌,持续修复受损组织。

 

联合治疗的临床转化前景

 

 

 

临床验证数据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联合GLP-1治疗方案在II期试验中表现突出:

治疗48周后,20%的患者实现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且胰岛素用量减少50%以上,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5%达标率。

除此之外,GLP-1和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上多有应用。

在糖尿病肾病领域,GLP-1联合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s)移植已被证实可显著降低TNF-α、NF-κB等炎症因子水平,同时逆转肾小球纤维化病理进程。

针对心血管修复问题,经GLP-1预处理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通过促进血管新生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可使心脏射血分数提升达15%,显著改善心功能。

对于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GLP-1通过增强MSCs向创面定向迁移能力,结合其诱导脂肪褐变的代谢调控作用,可将伤口愈合速度加快2.3倍。

而在骨质疏松修复方面,工程化MSC-Ex-4细胞利用软骨内成骨(ECO)机制成功修复大尺寸骨缺损,并通过调控GSK-3β/β-catenin信号轴使骨密度提升37%。

结论

 

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 - 1)通过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调节作用,在 2 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格局中发挥关键作用。

 

GLP-1 可促进 T2DM 损伤的组织器官修复与再生,并通过减轻高血糖环境中间充质干细胞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来改善胰岛素抵抗(IR)。此外,GLP-1 可通过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损伤部位的趋化性迁移增强其修复能力。GLP-1 还能协同增强间充质干细胞促进成骨细胞、肌腱细胞、棕色脂肪细胞和 β 细胞等多种细胞增殖与再生的能力,使其成为治疗 T2DM 及其并发症的潜在靶点。

 

总之,药王GLP-1和间充质干细胞的有机结合,有望在临床上改变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

 

 

五大核心优势!

 

 

 

请向右滑动

 

免责声明:本文信息仅作健康科普参考,不涉及商业宣传,不构成任何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5-06-03 09:59:26  【打印此页】  【关闭
Copyright © 2017 www.vtlif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广东唯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2022117899号